首页 网页制作 正文

帝国时代4手游 帝国时代4 - 评测,即时战略游戏的魅力永不褪色

帝国时代4 - 评测,即时战略游戏的魅力永不褪色

首先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相较于很多在蓬勃发展的游戏品类,即时战略游戏(RTS)毫无疑问已经没落了。以国内的 PC 游戏市场发展脉络来讲,从《沙丘》、《红色警戒》以及《命令与征服》的启蒙,到《星际争霸》的全面碾压,再到《魔兽争霸 3》的一统江湖,在 MMO 成为市场上的主流 PC 游戏之前,这种具备简单联机功能的单机游戏相较于在欧美更加流行的主视角射击类(FPS),似乎更受国内玩家的欢迎。在那个年代走进网吧,你大概率会看到海量部队往来交锋的画面连成一片,每一台机器上都是同样的游戏,但绝不是同样的场景、同样的局势。

视频加载中...

赶在《星际争霸》上市之前的 1997 年,微软代理发行了全效工作室(Ensemble Studios)制作的历史题材即时战略游戏《帝国时代(Age of Empires)》,和市面上流行的现代化、未来科技战争相比,这款围绕历史人物、现实文明、真实事件的写实题材 RTS 获得了额外的关注,它相对舒缓的游戏节奏、复杂的资源构成以及多样化的种族表现让人想起《文明》系列,但在大军团的对战阶段又具备不亚于其他热战题材作品的战场表现力,将玩家带回到那个骑兵冲锋、弓弩对射、战士互砍的冷兵器决战时代。一炮而红之后,全效工作室在 1999 年就趁热打铁推出了《帝国时代 2》,文明数量和画面表现得到全面提升,至今仍是很多老玩家心中的系列最佳作品。

《帝国时代》初代画面

然而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同步崛起的 MMORPG,PC 机逐渐变成了网络游戏的专用平台,RTS 环境封闭、易学难精、竞技性强等特征曾经是最大的卖点,如今在零上手成本且具备极强社交属性,能够带来更强存在感和成就感的MMO面前全都变成了累赘。

即便如此,全效工作室还是倔强地开发了《帝国时代 3》,在 2005 年底推向市场,这时距离《魔兽世界》在北美正式上线运营差不多刚好过去1 年的时间。所谓时也命也,《帝国时代 3》显然是整个系列此前内容、系统、特色的集大成者,却没有获得与品质匹配的存在感。仅仅 3 年之后,孕育这个系列的全效工作室就被母公司关闭,微软在游戏方面的战略也全面转向自家的主机平台,一直延续至今。

《帝国时代 3》游戏画面

然而值得无数像我一样的老玩家庆幸的是,微软其实并没有放弃 PC 阵地,不仅拿出了《微软飞行模拟》这样的跨平台大作以及一众《帝国时代》系列以往作品的决定版,甚至还宣布《帝国时代》正统续作《帝国时代 4》的存在。在距离 3 代发售 16 年之后,我终于得以延续当年的感动,来到一块全新的大陆,指挥一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部队,去经历那些如雷贯耳的史诗战役。

比起新鲜感,更多的是既视感

《帝国时代 4》由业界知名的 RTS 开发商遗迹娱乐(Relic Entertainment)制作。他们旗下的作品线并不多,但个个都是精品,从最早的《家园》系列到《战锤40000:战争黎明》系列,再到写实战争题材的《英雄连》系列,无论内容、画面还是系统表现都深受玩家好评。能找来他们为《帝国时代 4》代工,也足以看出微软的诚意与认真态度。

从实际游戏体验来讲,首先作为一个从 1 代一路玩过来的老玩家,我进入游戏之后几乎完全没有适应过程,整个游戏从基本操作到资源搜集、建造顺序、文明攀升的过程等等,都十分熟悉而且易于上手。

就算完全没接触过这个系列甚至 RTS 品类的新玩家,也可以通过主线的第一个战役「诺曼人(英格兰文明)」来熟悉一些最基础的内容,你甚至可以将这个包含 10 关的战役看做是保姆级别的教程,会非常全面地介绍和指导能在一局游戏里用到的所有操作,从点选、采集、建筑选择到兵种克制规律以及最后的部队编成与指挥。

话虽如此,但这并不是其他游戏里那种简单的、糊弄人的操作指导,「诺曼人」无论在内容量还是品质上都不逊于其他几个战役剧本,玩家的旅程将从 1066 年盎格鲁撒克逊新王哈罗德与诺曼底公爵威廉之间爆发的关键之战「黑斯廷斯战役」开始,一直持续到 1217 年的第二次林肯战役,玩家在此过程中将以亲历者的身份参与围绕威廉国王及其子嗣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以及著名战役,部队指挥、基地建设、资源搜集都会有在小地图上有明确的标识,配合清晰的中文语音指引,玩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熟悉关于建筑功能和兵种特色的基本知识。

从直观体感来讲,尽管《帝国时代 4》距离上一代发售已经过去了 16 年之久,业界的画面水准在这段时间突飞猛进,但说老实话进入游戏之后我并没有感受到那种次世代的革新感,贴图材质、建模细节以及动态表现都仿佛从十几年前穿越而来,包括弹道轨迹在内都给人一种复古的感觉。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我想首先游戏里可以设置的图形选项就不太多,只有图像质量、阴影质量、纹理细节、抗锯齿等几个,每一个里面也只分为高中低关闭等几个简单选项。从游戏 i5+8GB+集显这个最低配置要求也能看出来,制作组明显在画质方面采取了「就低不就高」的策略,要让低配置玩家也能充分享受大部队混战的乐趣,画面品质的调整是一方面,这个在资源调度上的可控度比较高,但动态细节和 AI 等因素就不太容易让玩家客制化,只能采取统一的标准,所以最后看到的就是即便在配置较高的机器(测试用的 PC 机为10代i7+3080)上,也不会有特别惊艳的表现。

当然,有高低差的地形,爬山的时候移动速度会变慢,布置在高处的远程兵种射程会增加,埋伏在密林里的部队不容易被发现等比较「现代化」的 3D 游戏环境中的基本功能还是齐全的,不会为了复古连这些能够显著提高游戏真实性的东西都砍了,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碰撞效果、转身帧、武器伤害判定也都比较精细,不同种族里的通用职能单位在外观服饰上也会有些许差异。

初始版本文明不多,但游戏整体内容足够丰富

我们拿到的评测版本一共包含英格兰、中国、法兰西、神圣罗马帝国、蒙古、罗斯、德里苏丹、黑衣大食王朝 8 个势力,总数和前代的初期版本保持一致,但文明之间的地理跨度很大,历史发展脉络也迥然不同。

游戏模式包含由「诺曼人」、「百年战争」、「蒙古帝国」、「莫斯科的崛起」四个剧本组成的战役末,每个剧本有 8 到 10 个左右的关卡;「小规模战斗」模式有 6 种不同的战斗条件,具体包括 1V1、3V3(和 AI 队友对AI)、2V2V2、奇观胜利以及混战模式,可选择的地图尺寸从微型到巨型一共 5 种,可选地形有黑森林、多瑙河、隘口、高山深谷、群岛等 17 种;最后非常受高手玩家欢迎的挑战模式「战争艺术」当然也没有缺席,一开始只解锁了训练目录下的几个简单挑战,后续应该会增加更加复杂的挑战项目,完成之后能够获得不少自定义道具。

这里特别要介绍的是战役模式关卡间穿插的历史小知识纪录片,这也是此前官方着重宣传的部分。我原本以为这些真人拍摄的片段只是游戏内容的小补充以及宣传小噱头而已,没想到制作组竟然以高品质的历史纪录片的标准拍摄了这些过场动画以及补充影像,其质量之高、内容之硬核让原本急于推进剧情的我忍不住停下来仔细看完了每一段视频。

以第一个剧本「诺曼人」为例,制作组实地去到剧情里出现过的约克、多佛、罗彻斯特等地,将当地至今仍屹立不倒的古建筑与简单的 CG 动画结合到一起,在其他剧本里还邀请了演员身穿戏服进行简单的场景还原,营造出一种十分真实和独特的过场动画气氛。

不仅如此,关卡间穿插着的纪录片品质的小知识影像也十分硬核,包括中世纪锁甲的制作过程、弓弩的介绍、投石器的特点,制作组访问英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业余爱好者,通过专业人士之口介绍建筑、兵器、战争机械以及它们的发展过程。

这些小知识反过来投射到关卡推进过程中,让玩家对自己控制的文明、兵种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也解释了一些兵种单位的细节动态是基于怎样的历史知识以及实际作用制作的,例如弓弩手为什么拉弓时间比较长,为什么拉弓的动画要这样设计,要怎样才能在城墙顶端的箭楼里向下射击,以及升级到新的时代之后由于新材料的使用,所以弓弩的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这些细节背后都有真实的历史设定做支撑,并不是制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通过这种直观的形式明明白白告诉玩家游戏里那种无处不在的真实感究竟从何而来。

不过除了这些实拍的良心影像,战役模式关卡本身的推进模式和表现形式倒是没有太多创新,保持了十几年来玩家已经习惯的旁白+阶段式推进模式,玩家控制部队按照剧本要求向前推进、达成一个个战斗类或建设类目标,最后获得整个关卡的胜利。

好在每个关卡的流程都不太长,将历史战役里最精华的部分截取出来进行概括式的还原,基本上每个关卡只需达成 3 到 5 个小目标就能过关,节奏把控得比较好,而且故事部分有 4 种难度供玩家选择,第二级的「简单」难度就足够亲民,基本上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规划和操作就能过关,单纯喜欢看故事、看视频的新手和热爱挑战的老玩家都能在游戏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与单机部分的丰富内容相比,多人游戏的部分由于在测试期间网络尚未开放,无法进行实际测试,不过但从选项来看还是比较单一的。游戏模式只有「标准」一种,可以自定义开房间,支持 1V1、2V2、3V3、4V4 四种玩法,可以跟玩家或 AI 对战(AI 只有简单、中等、困难、极难四个等级),最后还有一个观赛功能,仅此而已了。

势力强度总体平衡,防守方略占优势

和预料中的一样,有遗迹娱乐的制作功力保底,初期版本的 8 个势力之间的平衡性总体令人满意,但总体来讲防守一方具备一定的优势,尤其是英格兰势力,因为很早就可以发展出石头城墙,而在缺乏攻城器械的情况下,敌人的初期兵种很难对石城造成有效的伤害采用「笼城」战术,多放几个箭塔能够有效拖延敌人进攻的脚步,对于很多手速不快、对系统了解程度不深的新手玩家来说,这可能是战胜 AI 比较轻松的几个手段之一。

游戏的获胜方式一共有三种,第一是传统的「征服」模式,相较以前条件更轻松一些,只需要摧毁敌人所有的地标建筑(有明显标志)就可以,不需要杀死每一个农民,之前靠这招拖时间的无赖玩法不再适用;第二是占领地图上的所有圣地,圣地是随机分布在地图上的特殊建筑,需要派僧侣职业才能占领,不过敌人也可以重新占回来;第三是修建世界奇观并且修好后保证其在 10 分钟之内不被摧毁,难点在于修好之后敌人会得到通知。

多样化的胜利条件给了不同玩家发挥自己擅长技术和战术的机会,比如我这种一直把《帝国时代》当种田游戏玩的人,当然会选择密不透风的防御战术,用多层次的城墙和防御建筑来保证自己的发展,最后农出奇观拉倒。喜欢骚扰、喜欢骑兵战术的玩家可以选择机动性极强的蒙古势力,通过掠夺获得大量资源。

不同势力之间虽然有不少通用单位,感官上给人一种偷懒的感觉,但实际上只要仔细看看不同文明的科技树就会发现,彼此之间的特性极为鲜明,单看势力描述会发现很多似乎会超模的夸张加成数值,不过总体来讲平衡性保持得比较好。这样设计会衍生出截然不同的战术、发展甚至操作思路,换一个势力基本就是换一种打法,个人认为初期只给 8 个势力是一种保守的开发策略而非节约资源,这样才能更方便地根据玩家反馈来进行强度调整,毕竟对于具备极强竞技属性的 RTS 来说,平衡性才是影响生命周期的关键因素。

具体到兵种对战的特征方面,这一代给人的感觉是克制效果十分明显,而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给玩家以少胜多的可能,不同部队的位置、杀入战场的时机也都非常考究。如果你是一个微操达人,完全可以在游戏的地图上实现诱敌深入、分割包围、从侧面冲击敌人阵型等战术,骑兵的机动性、弓兵的距离优势、剑士的肉盾价值,都可以在游戏里得到完美的体现 —— 当然对于新手来说这必然要经过大量的练习与适应。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范围杀伤的投石车不仅是工程利器,也能大面积杀伤部队这一点一开始让我很不适应,但也让所有部队框一起A过去的粗暴战术变得不那么实用(而且混编之后骑兵的移动速度会跟步兵保持一致),运营当然很重要,「笼城战术」就是给这部分玩家准备的,但游戏也留出了一定操作空间给那些手速快的玩家发挥特长。二者的追求截然不同,但我相信都能在《帝国时代 4》里获得不错的体验。

总结

几十个小时的体验时间对于《帝国时代 4》这样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传统思维的 RTS 游戏来说显然只能算是浅尝辄止,不过还是足够体会到微软与遗迹娱乐在这部作品身上投入的心血。

首先是在战役剧本里插入了良心的实拍视频。毕竟对于一个沉寂了 16 年的系列来说,能否重新引起老玩家的兴趣自然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更关键的还在于吸引新时代的玩家、甚至是从没接触过《帝国时代》系列的新玩家来关注这部作品。1997 年的《帝国时代》是如何在一众 RTS 里杀出重围的?答案是写实风格的游戏环境和不同于其他同类作品的独特节奏感。

在保留竞技内核不变的前提下,《帝国时代 4》用高品质的实拍视频提升了作品的亲和力,将教科书上的枯燥历史知识转换成生动的过场与游戏关卡,让从没有进行过 RTS 竞技对战的玩家也能从这些战役里感受到作品的丰富内涵和品质感,用真实的历史底蕴为游戏内容背书,成本虽然不低,要把这样的内容拍得有观赏性也需要耗费相当的精力,但从实际感受来看,对游戏良心度的提升立竿见影。

而面对老玩家,制作组在具体玩法上采用了相对保守的策略,在保留游戏基本操作、建造流程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细化工作,例如更精细的建筑外观、更生动的动画、更方便的采集流程等等,AI 的寻路方式也有进步(除了僧侣会冲到队伍最前面这个内测 BUG 依然存在以外……)实际玩起来可能一开始感觉好像跟十几年前也没什么区别,但只要深入玩下去,就能体会到游戏在各个方面的便捷之处,操作更流畅,玩家需要做的重复思考和操作更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战略战术的安排以及部队的微操上。

游戏还有更多的细节,比如各个势力的语音会从和现代语言差别极大的古语开始,随着文明的升级一点一点转换口音。中国势力的古汉语一开始会让人听得一头雾水,但发展到明朝后就会进化成接近现代汉语(但还是有很多音不太一样)的发音。能想出这种点子并且最终付诸实践,可以想象制作组以及配音人员的工作难度。

作为被系列第一部作品震撼过的老玩家,眼睁睁看着这些年 RTS 品类逐渐衰落,一切仿佛就像东去的长江水一样是历史的必然。然而不信邪的微软和遗迹娱乐用《帝国时代 4》重新唤起了我心中驰骋疆场、手握千军万马的原始冲动,指望一款游戏复兴一个品类显然不太现实,但《帝国时代 4》毫无疑问是近几年来最值得深入体验的历史题材 RTS 之一,而且整个框架所具备的潜力也让人对这款游戏后续的更新内容充满期待。

优点

原汁原味的《帝国时代》操作与玩法极其良心的实拍过场影像易学难精的王道 RTS 体验初期版本就保持了良好的平衡性

缺点

初期 8 个文明数量较少网战模式比较简陋画面进步不明显

评测成绩

丰富的内容搭配传统的玩法,让《帝国时代 4》拥有令人惊讶的亲和力。虽然初期版本的文明数量还不太多,网战模式也比较简陋,但游戏的核心部分还是展现出了制作组的硬实力,更重要的是,这依然是那个用真实历史、真实设定打动人的《帝国时代》。

《帝国时代4》周年版评测:次元召唤奥斯曼、空气冶金马里人

在10月26日,微软旗下的RTS老字号金字招牌,由水雷社担起重任的《帝国时代4》推出了周年纪念版,主要的变动有新的精通挑战、新的成就、8张新地图和一些新的生物群落、一些(主要是海军的)平衡性调整等。不过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还是两个新文明:奥斯曼人和马里人,那么接下来就来分享一下我对于这两个新文明的游戏体验:

起步稍慢的永动机奥斯曼人

奥斯曼帝国(突厥游牧民族的一支)是如今的土耳其在历史上的最高光时刻,从攻陷君士坦丁堡,消灭拜占庭帝国开始,奥斯曼帝国吸收了东罗马帝国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并且不断向外扩张,成为了一个横跨欧亚非大陆的超级帝国。那么《帝国时代4周年版》中对于奥斯曼人的设定,也是相当符合其以“军事扩张”为最大特征的风格,不过如同历史上的奥思满人一样,游戏中的奥斯曼人同样需要厚积薄发,是一个越到后期越强的势力。

奥斯曼的核心特征是“军事学校”和“帝国议会”——军事学校是民族UB(独特建筑),造价并不昂贵(只要150木,100石),作用是无消耗自动生产士兵,从黑暗时代的长矛兵,到随后的弓弩手、奥斯曼骑射(叫这个名字,但其实是近战轻骑兵的特殊版,拥有增加对远程部队伤害的技能,不过开启后会受到更多的近战伤害)、剑士、弩手,到最后还能生产黄金消耗大户骑士(需要点出3级帝国议会科技)。

无消耗自动产兵的UB,听上去感觉是不是强无敌?但事实上由于自动产兵的建造时间极其漫长、能生产的士兵需要随时代和帝国议会科技解锁(至少要累积城堡时代的弩手才有比较强的战略价值)、UB的数量受到时代发展限制(每个时代+1、帝国议会科技+1,也就是最多5个)并不能快速的转换为战斗力的增长(但持续生成就很强大了)。对于军事学校而言,还有一些针对性的BUFF手段:封建时代的铁匠铺和城堡时代的大学都可以为范围内的军事学校提供产兵速度加成,帝国时代的地标伊斯坦布尔天文台(可替代大学)还能进一步把生产速度提升到60%(帝国时代原本的BUFF速度是40%)。

由于“军事学校”的产出数量和质量,让奥斯曼人变成了一个相对不那么依赖资源,且越打越强,擅长消耗战的民族,只要不能一口气掐死,面对的就是源源不断的军事学校部队——第三时代的默罕默德军械库还可以免费生产攻城武器、独特兵种大型翻桨船可以改造为水上军事学校,等于是一整套“部队白嫖”套路已经给安排好了,剩下的就是如何在前期苟活下去了。

除了军事学校一整套系统以外,奥斯曼人还有一个类似于手游消费宝箱的“帝国议会”系统,这个系统是每当你生产单位或者推进时代时会获得经验值,经验值满了会获得一点维奇尔点数,这个点数可以用来点帝国科技(必须要点1点1级的才能点2级的,但也可以连点1级科技),帝国科技的虽然看起来不强(最有用的也就是城镇中心可造苏丹亲兵,还有军事学校开终极部队,这两还都是在3级科技),不过对于前期相对孱弱的奥斯曼人来说还是有很大意义的,比如1级科技包括了在城镇中心附近瞬间生成浆果丛——配合封建时代的地表双子宣礼塔神学院的效果:“可替代磨坊使用、浆果丛+4、浆果采集速度+50%、浆果采尽后120秒再生”就相当imba了。尤其是在周年纪念版中加入了更多新地图和生物环境,其中以各种鸟不拉屎的艰苦环境为主——对于那些初始果子和肉食不太充足的地图环境来说,奥斯曼这个手搓果子的黑科技还是有相当高战略价值的,毕竟因为军事学校这一套永动机系统,后期能力是没得说的。

奥斯曼人的后期能力还体现在很强的攻坚能力,除了部队自产对于黄金压力极小,可以快速攀升科技以外,还有独特兵种苏丹亲兵可以修攻城器械,和群伤攻城都很给力的独特兵种重型火炮,再配合一直在军事学校加持下的弩手&骑兵部队,只能说把扩张防守和运营做好了,后期A上去就能赢。

新一代种田霸王马里人

如果说奥斯曼人是大后期的强势民族,那么另一个新民族马里人大概是中前期相当强势的势力了。马里的特征是步兵、牛群和黄金——在14-17世纪统治西非曼丁卡高原地区的马里帝国当时的黄金产量能占全世界的一半,是名副其实的“黄金之国”,马里在历史上得名主要归功于传奇国王曼萨·穆萨,这名狂热的穆斯林不仅大幅扩展了西非和世界之间的文化、科技与贸易交流,也对伊斯兰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在室1324年著名的麦加朝圣之旅中极尽奢华,光是随行的搬运工就达到了6万人之多,而他大肆挥霍的黄金甚至导致了接下来20年间麦加的黄金贬值。

与奥斯曼稳步发展不同,马里人在游戏的初期就可以累积起数量惊人的黄金和食物,同时独特单位基本集中在游戏的前中期,可以非常快速的发起进攻,也可以利用黄金与食物的游戏快速跳科技到城堡时代,然后凭借城堡时代军事地标死士驻军超速爆兵能力(快速成产5个兵营与靶场单位,资源需求转化为黄金并且-20%)完成一波越级压制。

实现马里人快速发展的原因首先在于UB“露天矿场”,效果是自动生成黄金(30/分钟),这个矿场的效果和人力采金并不冲突,可以被周围的民居或者矿场增加产量(每个民居+1/分钟),而且金矿采尽以后依然是可用的(什么空气炼金术),这样一个UB的效果就直接超越了奥斯曼的封建地标苏丹哈尼贸易驿站网络(初始28金/分钟,最高84),足以见得马里人起步的速度。不过有人可能要说了:初始发展不是主要靠食物和木头么?那么马里人除了空气炼金以外,还有另一项绝学,那就是“现金牛”:从黑暗时代开始,马里就可以用100金的价格驯养牧牛,这牛可以用工人快速宰了产肉,也可以放进栅栏之后可以持续产肉。

而马里的封建时代地标皇家采石场可以自由切换为自动产出石料或者黄金,对于初期快速发展而言,无论是爆兵或者快科技也都是非常有益的。对于马里而言,前期的商业收益同样是不容小觑的,常规的瞭望塔被特殊建筑“收费驿站”取代,经过其范围的商人都会“缴过路费”,进一步增加了马里的黄金收入,而马里商人每次跑商完毕以后还会根据其获得的黄金量降低科研时间,进一步强化了马里跳科技的速度。

不过马里的特殊兵种优势基本体现在黑暗时代-封建时代,到了城堡时代如果不能形成经济优势与压制的话已经会开始乏力。特殊兵种包括了可以定期投矛的强化长矛手“当佐兵”、伤害、移速、生命、生命恢复全面强化,骚扰能力更强的侦察兵、反远程的掷枪兵、快速移动&拥有潜行能力的穆索法迪战士&火枪兵,以及比重骑兵更便宜更快但护甲血量也降低的索法骑兵。总而言之,马里的兵种优势基本体现在前中期和机动战,真要满人口正面对垒的话会相对比较弱势。

相当有趣的新民族,就是少一个相关战役

总体而言,奥斯曼人和马里人都还是设定非常有特色的民族。不过可能是《帝国时代4》因为在民族差异化上面投入了比较多努力的缘故,在内容更新的速度上还是稍微差强人意些,比如新的奥斯曼或者马里并没有完成一个战役故事来让我们增进对其的了解,而对于游戏本体而言,最让人惊艳的部分就是取材于历史实景,然后与游戏画面交织的那些“纪录片”镜头。希望周年版只是《帝国时代4》的一个顿点,后续还会有更多更有趣的内容更新。

相关问答

帝国时代4 配置?

游戏配置要求一览最低配置:需要64位处理器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Windows1064bit处理器:IntelCorei5-6300UorAMDRyzen52400G...

帝国时代4 最强国家排名?

德里苏丹在帝国时代4中,德里苏丹文明是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入侵印度北部,并在印度北部建立起的强大帝国。时间跨度为897年至1526年,直到被莫卧儿王朝取代,在300...

帝国时代4 dlc是什么?

DLC将为不同口味的玩家,提供多样化内容。《帝国时代4》多人游戏将被划分为不同的赛季,在每个赛季开启前,会有重大的平衡性调整。《帝国时代4》将于10月28日登...

帝国时代4 怎么创建游戏?

1、创建新地图,先在一般和外交设好2V2;按地图-随机地图,4玩家和喜欢用的地图,按产生地图,不喜欢再按一次,按到喜欢为此。储存。玩时第一项选场景,选那个就...

帝国时代4 怎么下载?

1.以小米10,系统MIUI12,夸克浏览器为例。打开夸克浏览器2.点击搜索栏3.搜索栏输入帝国时代4下载⇨点击搜索4.点击图示网站5.点击立即下载6.点击下...

帝国时代4 全文明地标建筑评测地标建筑挑选指南-ZOL问答

5条回答:【推荐答案】在《帝国时代4》这款游戏中,地标建筑的选择对于每个文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各个文明的地标建筑选择建议。中国文明:中国...

帝国时代4 兵种介绍?

一、兵营兵种(一)、长矛兵历代帝国时代最基本的兵种,造价60食物,20木材。早期和中期反骑兵作战的主力。(二)、皇宫卫兵皇家卫兵是中国的独特重装步兵单...

帝国时代4 各国特色兵种及所属时代?

投枪手攻击力:10生产地点:兵营生命值:95生产时间:10秒防御力:1资源花费:40食物/40木材占用人口:1增长花费:1食物/1木材攻击范围:0-6...投.....

帝国时代4 怎么玩?

帝国时代4是一款即时战略游戏,玩家需要在游戏中建立和发展自己的文明,探索和征服新的领土,与其他玩家或电脑对手进行战斗等。以下是一些玩帝国时代4的基本步骤...

帝国时代4 哪个国家兵种最强?

(一)、长矛兵历代帝国时代最基本的兵种,造价60食物,20木材。早期和中期反骑兵作战的主力。(二)、皇宫卫兵皇家卫兵是中国的独特重装步兵单位,可造成可...(...